石家河鎮:談“石家河文化遺址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天門市人民政府網和天門網聯合舉辦的“在線訪談”欄目。我們本期節目邀請到的訪談嘉賓是石家河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戴西霞,將與各位網友暢談“石家河文化遺址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主持人:戴鎮長,您好!
戴西霞: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好!非常高興參加政府網站在線訪談節目,與各位網友暢談石家河文化遺址,感謝大家的關注和支持。
主持人:石家河遺址是長江中游地區迄今為止發現的分布面積最大、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延續時間最長且附屬聚落最多的新石器時代大型城址聚落遺址,也是目前長江中游地區發現的17座史前城址中規模最大的一座遺址。請您簡要介紹一下。
戴西霞:好的。石家河遺址位于石家河鎮北部,地處大洪山南麓、江漢平原北部,遺址由內城、城壕、外郭城構成,面積超過300萬平方米。石家河周邊呈半月形分布有17個城址,包括大悟土城、孝感葉家廟等,這些城址大一點的達70萬平方米,小一點有幾萬平方米至20多萬平方米不等。
石家河遺址是長江中游地區面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等級最高、附屬聚落最多的史前城址聚落。
距今約5500至5000年,石家河人筑成了面積為22萬平方米的譚家嶺古城,譚家嶺古城是石家河遺址的核心,其周圍有環壕和城垣遺存。
石家河遺址前后時間跨度長達2000多年,可以分成三個文化期,第一個時期是油子嶺文化,第二個時期是屈家嶺文化,第三個時期是石家河文化,最后一個時期我們有時候也稱之為肖家屋脊文化,以前也稱它為后石家河文化。在第一個時期的代表是譚家嶺城,第二個時期的代表是鄧家灣城,第三個時期的代表是石家河城。
1996年,石家河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4月,入選國家文物局評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同年11月,國家文物局批準立項;2018年10月,石家河田野考古發掘項目榮獲“田野考古獎”二等獎。2020年,列入國家重大課題“考古中國”“中華文明探源研究”。2021年,被評為“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戴西霞:石家河遺址及以它所命名的石家河文化代表了長江中游地區史前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在中華民族文明起源與發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石家河遺址是中國城市文化、陶器文化、酒器文化的起源地,是玉器文化的巔峰代表和轉折點,是三星堆文化、楚文化的重要源頭,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實證,承載著“華夏文明”的起源。
主持人:近幾年來,我市目光集中投向了石家河文化遺址,對其越來越重視,廣大網友對此關注度也較高,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石家河文化遺址目前的情況。
戴西霞:好的。目前,全市著力打造“三區三基地”,加快建設四化同步發展示范區,這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也是推動石家河鎮和天門市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我鎮屬于全省文旅融合體驗基地之一,擁有人類歷史文化的瑰寶——石家河文化遺址,保護和利用好這一優秀文化遺產,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我鎮按照“保護文物、傳承文明、弘揚文化、建設新城、改善民生”的思路,統籌考古發掘和項目建設,推進石家河遺址保護、開發和利用。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抓好征地拆遷。在市委、市政府和遺址公園建設指揮部的堅強領導下,石家河鎮成立以黨委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領導核心,以一個常務工作專班和8個拆遷工作專班分組包保的運行機制,責任到人、包組到戶、倒排工期,全力以赴做好征地拆遷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一期77戶拆遷騰空工作,如期啟動二期征地搬遷工作。二是倒排工期任務,服務項目建設。分解前期拆騰、博物館及周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項目任務,制定每周和月度工作計劃,列出清單銷號處理,每周召開專題會議匯報進展情況,順利推動遺址建設。力爭將石家河遺址打造成為一個集文物考古、科學研究、文物展示和文化體驗于一體的荊楚文化地標。三是積極配合協調,共建美麗遺址公園。針對圖紙、方案、規劃等,多次與市自規局、文旅局、施工方協調,現場勘探協商解決。同時結合“共同締造”與美麗鄉村項目,完善鎮、村級基礎設施,并積極融入石家河、佛子山、黃潭農旅產業融合循環圈。
戴西霞:值得說明一下,三房灣遺址展示工程項目已建設完畢,目前正在進行三房灣遺址建設區域的考古發掘;建設面積580㎡的石家河遺址譚家嶺遺址考古實驗室已投入使用;石家河遺址博物館項目按照5A級景區規劃建設,計劃總投資約2億元,總用地面積為142畝,總建筑面積約12700平方米。博物館規劃為地上兩層,高度約9米,內部規劃有展陳廳、多功能廳、文物庫房及辦公區域等設施。
主持人:遺址公園的一二期、博物館及其周邊配套設施建設工程如火如荼,那未來將如何更好的加強對石家河遺址的保護利用?
戴西霞:我鎮將持之以恒,提高政治站位,壓實主體責任,點燃文旅新引擎,加快打造“三區三基地”,建設四化同步發展示范區。以《湖北省文物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為指導,依托石家河文化遺址資源,建設荊楚文化地標,建成一流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進一步挖掘石家河遺址歷史價值、文化內涵,使遺址保護利用更好融入城鄉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突出“守護文物古跡,提升管理水平,彰顯文化價值,促進經濟發展”的主要功能,扎實推進石家河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山水田園風光文旅融合項目建設。下一步我們將圍繞以下重點任務來加強保護利用:一是貫徹保護第一工作方針。堅持規劃引領,結合全市國土空間規劃,高標準修訂完善石家河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總體規劃;強化遺跡保護,推動遺址保護法律條例出臺,著力構建市鎮村三位一體的遺址保護責任體系;劃定保護紅線,劃定重點保護區和一般保護區,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進行管理;二是提升科學管理水平。創新管理模式,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積極引進文旅行業多層級人才和龍頭企業運營團隊;完善基礎設施,通過功能布局和景觀設計,營造既符合遺址保護有充分闡釋遺址價值的公園場景;三是深入挖掘遺址價值。加強考古研究,繼續做好遺址考古勘探和發掘工作,支持多學科、多角度、多層次的考古研究;傳播文化價值,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優勢,構建涵蓋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在內的全媒體矩陣,講好文物故事,加大石家河遺址的宣傳推介力度。四是拓展活化利用有效途徑。突出展示利用,打造“一城、一園、一館、一劇”(即石家河古城、復原展示園、遺址博物館、印象石家河實景?。?;推出以石家河遺址出土文物為原型的系列文創產品,充分發揮對遺址周邊的輻射帶動作用,整合文旅資源,發展獨具特色的吃、住、游、購、娛于一體的文旅新業態。
戴西霞:到目前為止,石家河遺址還有眾多謎團需要我們去揭開他的神秘面紗。一方面,要繼續開展考古發掘和研究,讓文物“活”起來。將繼續開展考古發掘工作,按照“長江中游史前文明中心”的定位,圍繞探索石家河遺址高等級墓地、中心區大型建筑等重點區域,持續深入推進考古發掘工作,加強考古學術研究,采取現代科技手段在這里完整“再現”文物發掘時的原貌,對現有的發掘區進行原狀保護和陳列展示。另一方面,要加快項目建設和文旅開發,讓名片“亮”起來。通過對石家河考古遺址研究成果的創造性轉化,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帶動周邊地區發展,擦亮石家河文化名片,將石家河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打造成為全國特色旅游景區,成為湖北省文化旅游業發展新的增長極。
戴西霞:我謹代表石家河人民歡迎大家到石家河遺址公園參觀游玩。謝謝大家!
掃描二維碼
在您的設備上瀏覽本頁